• 物质文明的创造与科技、政策、社会环境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一一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一摘自《大清会典》(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3分)(3)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简要说明理由。(7分)材料三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一一《中国古代经济史纲》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一一《论南洋事宜》(4)据材料三概括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4分)材料四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一一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坠落。——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5)依据材料四,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8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物质文明的创造与科技、政策、社会环境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一一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一摘自《大清会典》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3分)
      (3)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简要说明理由。(7分)
      材料三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一一《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一一《论南洋事宜》
      (4)据材料三概括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4分)
      材料四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一一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坠落。
      ——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5)依据材料四,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8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1)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描述的是官府赋税沉重;“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则是自耕农的长年劳累辛苦;“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又是自耕农自给自足生活的真实写照。“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女以???责者。”则表明小农经济的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也说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和土地买卖频繁的情况。
      (2)提取材料信息,“四曰发赈”说明 开仓救济;“六曰出贷” 说明发放贷款;“七曰蠲(免除)赋” 说明减免赋税;“八曰缓征” 说明免征徭役。
      (3)评论或评价型问题首先表态,显然中国古代政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进而进行论证,阐述理由,注意多角度展开论述,如小农经济的弱点、统治阶段的剥削本质、生产力水平低下等方面。
      (4)“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说明对外贸易有利于 互通有无;“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说明 增加居民收入;“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说明海禁政策造成社会动荡,从反面证明对外贸易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5)“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说明收入的减少;”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说明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坠落。“说明对世风日下的感慨。分析: 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春秋战国)
      生产模式:广种薄收 精耕细作
      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 个体农耕
      时 代:氏族公社、夏商周 春秋、战国开始
      2、土地制度:
      ⑴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⑵商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⑶封建社会:
      ①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②土地公有制: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③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4、小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③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④脆弱性: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