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 “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材料二 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材料三 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l2月5日至l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在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8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 “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 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
      材料三 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l2月5日至l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
      (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在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8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1)做法:题目问的是“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的做法”根据材料一中的“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等信息可以得出结论。原因:根据题目提供的时间去考虑,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和文化层面分别思考即可得出答案。
      (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二中的“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和所学知识中的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发展所带来的工业发展,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3)同:根据材料二中的“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取缔市区桐油煎熬”、“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和材料三中的“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等信息可以得出其相同之处。异:可以重新对照材料二和三,能够看出材料二中有“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而材料三中没有;材料三中则有更多的法律规定,以及与生产力进步相关的措施,材料二则没有。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