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的物质概念试题及答案-高中政治-云返教育

    • 过去,“花开花落各有时”,传说武则天曾下令百花一夜之间同时开放,唯独牡丹不开,被贬洛阳。今天,“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春来不相关”,春天才开的牡丹,冬天能在南国怒放。回答题。
      【小题1】“花开花落各有时”表明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世界是物质的世界D.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小题2】“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春来不相关”表明
      A.自然界具有物质性B.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人们可以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有人出了个题目给俩画家,题目是《安静》,要他们各画一张表达同一意思的画。一人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好像一面镜子;另外还画了些远山和湖边的花草,让它们倒映在水面,也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有一棵小树,树上有一根小枝,枝上有一个鸟巢,巢里有一只小鸟,但那只小鸟正在窝里睡觉。后一画家是真正能了解安静的真义。据此回答题。
      【小题1】前一画家不懂得
      ①静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绝对的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③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小题2】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后一画家的作品启示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要
      A.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处理好矛盾,促进矛盾双方向好的方面转化
      B.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
      C.看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
      D.充分认识利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胜不骄,败不馁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东盟各国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历史交往悠久。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历史进程。
      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10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朱熹认为“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回答题。
      【小题1】王夫之这种观点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B.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做世界的本原
      C.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小题2】朱熹认为“理生万物”。这一观点
      A.承认“万物”是“理”的本原B.主张现实世界是“理”的外化
      C.认为客观事物依赖于主观精神D.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小题3】“理主动静”这一观点认为
      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理”是世界万物运动的主体D.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依托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农业方面提出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在全区率先实行禁牧休牧轮牧,坚持不懈地减少农牧民、转移农牧民、致富农牧民,生态建设摆脱了恶化—治理—再恶化—再治理的困扰,创造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的多赢局面。鄂尔多斯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家统计局的测评结果中,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市第28位。
      鄂尔多斯市的发展是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 (1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村地处西北边境,沙漠化严重,经济发展缓慢,全村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村委会调动群众积极性,根据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的实际,决定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因地制宜种植果树、中药材,人工饲养牛、羊、家兔等。几年的努力,天变蓝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人民生活更富裕了,到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成为“小康示范村”。
      该村从“贫困村”到“小康示范村”的发展过程是如何做到按规律办事的?(1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013年10月20日,也就是哈尔滨市的年度冬季燃煤取暖系统开启的第二天,以哈尔滨为中心,吉林、黑龙江、辽宁在内的东北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雾霾污染。由于东北地区普遍燃烧煤炭取暖,大量烟尘因此直接排到空中,是本次污染事件的主因。东北地区大部均被浓密的雾霾覆盖。在哈尔滨市,PM2.5的日度平均值一度达到每立方米1000毫克,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标准40多倍,甚至比北京还要严重。能见度降至20米,机场被迫关闭,两千多所学校停课。雾霾也导致黑龙江省境内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关闭。10月22日至23日,东北地区仍然被雾霾覆盖,PM2.5平均浓度保持在每立方米200毫克以上。挥之不去的雾霾从一定意义上警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给我们的警示。(8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
      请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8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到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1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党的十八大及今年全国“两会”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为此强调,我们既要实现‘百姓富’,又要坚持‘生态美’。”漳州这座美丽的生态之城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理念都“先行一步”。早在2011年,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战略。如今已呈现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双赢的良好局面,又富又美的幸福漳州正在展现于漳州百姓的面前,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漳州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把工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倒逼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与生态的良性互动。根据漳州的山、海、江、林、田、园等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就简,走出一条城市与乡村统筹、环境与产业互动共享的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子。
      漳州市政府把以人为本做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一环两带七主题”的总体结构建设郊野公园,它既是娱乐休闲的地方,也是运动、文化活动的场所,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
      目前漳州还制定出五年行动计划,保护古街古城古堡,建设水城绿城、历史文化名城。还强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通出行方式一定要合理,要节能减排,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原则,增强环保意识,将生态意识纳入教育中,提高市民的生态文化素养。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漳州是如何实施“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战略的。(9分)
      (2)结合材料,谈谈漳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百姓富、生态美”方针,让人民群众享受“绿色福利”政治学依据。(11分)
      (3)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相关知识,分析漳州市是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2分)
      (4)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方针,离不开市民的参与,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为动员市民的参与提出合理化建议。(9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而且造成了生产的破坏,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还成为社会动荡的最大根源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在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灾害管理和救助的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初步建立了自然灾害管理和救助的工作体系。但是,在汶川、雅安等地震中我国的救助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现行灾害救助体制中有许多不能适应现代灾害保障需求的地方. 新型灾害救助体制应强调灾害保障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企业和盈利性事业单位、居民个人(家庭)、社会援助单位等都应作为灾害保障主体;强调灾害保障方式的多样化,采取包括灾害政府救济、灾害商业性保障、灾害社会援助与自我积累保障等的灾害保障方式。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说明政府参与社会自然灾害救助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多元化的自然灾害保障体系?(14分)
      (2)有人认为天灾乃天之象也,是社会发展之征兆!请你从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来反驳这一观点. (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
      (1)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12分)
      (2)就“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节约建议。(1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主要反映旧中国农民面对帝国主义“洋米洋面”的经济侵略,不得不在粮食丰收的年份里忍痛亏本粜米,导致农村急遽破产的现象。在时隔79年后的今天,尽管社会背景切换到了21世纪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仍能折射当下部分现实——田地丰收了,农民们都指望手中的农产品能卖个好价钱,谁知偏遇收购价大跌,结果非但赚不到钱,不少农民连本儿都收不回。
      材料二 “现在大白菜太便宜了,1元钱就能买一大棵。”据山东省平原县鸽城蔬菜农贸批发市场监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1年10月18日起,白菜批发价格持续下跌,现在“北京三号”大白菜的批发价格为每斤1毛钱,“德高16”批发价格为每斤1毛2分左右,不到去年同期价格的1/5。今年白菜“贱卖”,固然与“天气良好,蔬菜长势不错,产量大增”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一些种植户不看市场行情,跟风大量种植蔬菜,导致供求失衡。
      (1)针对材料一有人认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因此,运动就是静止,静止也就是运动。(16分)
      (2)请从哲学的视角为农民明年的种植提几点建议。(1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10几次。回答15—16题。
      【小题1】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各地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2】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孕律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这启示我们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③④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古希腊有个叫欧布里德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的人,有一次,他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赖账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借钱的我了。”邻居把他打了一顿,他要去告状打官司,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 欧布里德无话可说。回答19-20问题
      【小题1】上述材料中这个叫欧布里德的人
      A.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否认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夸大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C.把运动看成是精神的运动,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也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小题2】下列说法的错误与上题结论一致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B.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C.头痛医头,脚痛医脚D.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据此回答。
      【小题1】上述典故违背的哲学观点是
      A.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B.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小题2】上述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B.做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意识的反作用
      C.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近年来,连续发生汶川、海地、智利、玉树等七级以上的大地震,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据此回答2—4题:
      【小题1】关于地震原因,有人认为,这是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引发的。有人说这是老天对人类的报复。“地震是老天对人类的报复”,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小题2】汶川地震5月12日、海地地震1月12日、智利地震2月27日,把三个日期的数字排列在一起,会发现一个“奇异”的现象,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看到的数字都是512、112、227(如图)。不少人惊叹“横竖都是死”,怀疑“地震日期暗藏末日密码”。这种观点:
      A.是主观臆造的联系B.源于人的头脑
      C.反映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模仿D.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一种理性揣测
      【小题3】灾后重建不是复建,更不是原地再建,而是要把当前救灾与长远建设结合起来,把恢复生产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通过灾后重建,把灾区的防灾抗灾能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一决策从认识论角度看
      A.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决定的B.是从整体着眼,符合人民整体利益
      C.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抓住了灾区的关键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008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多次沙尘天气,呈现出频率高,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预示着我国正在进入新一轮沙尘天气频发期。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据此回答16—17题。
      【小题1】由于人祸形成沙尘天气,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B.人们能够认识和改造规律,为人类服务
      C.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小题2】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
      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
      B.“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
      C.要认识“天灾”形成的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祸”发生
      D.只要克服了“人祸”,就不会出现沙尘天气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
      (1)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8分)
      (2)就“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节约建议。(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材料一 龙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首先是因为龙包含着自然崇拜的因素,即人们把龙当作主宰风雪雨露的神来敬重。如果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我们中国基本处在温带气候,又有着广阔的内陆腹地,非常适宜农耕文明的生息繁衍。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一直以农业立国,而雨水又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只有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家给人足。反之非旱即涝,则会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正是基于这一利害关系,古人对龙的威力产生了敬畏,形成了龙的图腾崇拜。龙作为图腾最初源于远古的太皞部落。史载太皞部落居江淮流域,以龙命官。后来,随着历史的向前推进,各部落间因战争、迁徙、杂居、通婚等因素,彼此间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就逐渐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广泛的龙图腾崇拜。
      材料二 龙在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很高的文化传统地位。老外没有中国人这般大方,他们口里叫中国龙叫做dragon,dragon在西方的神话中是恶魔的象征,有点类似于我们口里的“夜叉”;好莱坞电影里倒是经常出现西方人眼睛里龙的形象,一个大号的蜥蜴,然后绑上两个大翅膀,嘴里能喷火,风靡世界的电影《哈利伯特》里就有过哈里骑着大扫帚斗龙的镜头,自然是处于不被人喜欢的凶恶角色。
      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有明显差异,请说明其哲学依据。(10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高中政治哲学的物质概念分页列表

    1 2 3 4 5 6 7 8 9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