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统区的民主斗争试题及答案-高三历史-云返教育

    •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两次护法运动失败后,逐渐意识到
      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
      ②民权即“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
      ③须“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之牛耳”
      ④“中国现在祸乱之根本,就是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孙中山先生曾设计了从“军政”“训政”再到“宪政”的建国方略。国民党“训政”时期开始的标志是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袁世凯于1912年4月22日发布大总统令,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或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将来地方的一切政治,俱属内政”。这主要表明,北洋政府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下表为《晚清中国学生留日人数表(大约数)》(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整理)
      年代(年)1896189919011902190319041905
      人数(人)13143266727124225578000
      以下对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明治维新对中国知识界的吸引 ②清末新政大力提倡留学
      ③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④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的民权思想进步,主要体现在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著名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写到,按照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变化速度,社会变迁可分为四种模式:渐进性微变、突发性微变、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受外力影响)。按此辛亥革命和清末新政应分别属于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在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认为变法是立国自强的根本,为此,他主张应
      ①拒和、迁都、练兵 
      ②仿行西方君主立宪制度 
      ③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各项政策 
      ④改革教育制度、科举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
      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
      C.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
      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的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党派的赞成。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
      材料二 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经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反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1)据材料分析这一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2分)指出1946-1948年间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9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7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八条:“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第十条:“意见的发表只要不干扰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秋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到干涉。”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中华民国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第十六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二体现的共同思想是什么?反映在政治上的共同要求是什么?(9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内容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这些民主思想对人类社会产
      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近代民主思想和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曾说:“我们建立民国,主权在民,这四万万人民就是我们的皇帝,帝民之说,由此而。这四万万皇帝,一幼稚,二不能亲政。我们革命党既以武力扫除残暴,拯救得皇帝于水火之中,保卫而训育之,则民国的根基巩固,帝民也永赖万世无疆之休”。
      ——居正《中华革命党时代的回忆》
      材料二 近世以,国家与人民关系愈密,则政事愈繁,非如古之循吏可以宽简为治,一切政事皆与人民有直接之利害,不可不使人民自为谋之。若事事受成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不但使人民永处于被动之地位,民治未由养成,中央即有为人民谋幸福之诚意,亦未由实现也。 ——陈炯明《建设方略》
      (1)(9分)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主的观点,并简要评析。
      (2)(6分)概括材料二陈炯明关于民主的观点, 并简要评析。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伊尹曰:“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
      ——梁启超《变法通议·自序》
      材料二 第一,凡团体员各个都知道团体是自己的——团体的事即是自己的事,自己对于团体该做的那一部分事诚心热心做去,绝对不避嫌不躲懒。第二,凡团体的事绝对公开,令各个团体员都得有与闻且监督的机会。第三, 每一件事有赞成反对两派, 少数派经过充分奋斗之后仍然失败, 则绝对的服从多数, 断不肯捣乱破坏。第四,多数派也绝对地尊重少数派地位,令他们有充分自由发表意见的余地,绝不加以压迫,而且绝对地甘受他们监督。第五,各个团体员对于各件事都要经过充分的考虑之后凭自己良心表示赞否,绝对地不盲从别人,更不受别人胁迫。
      ——梁启超《教育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变法思想的特点并对其特点作简要评析。(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现代民主精神、民主基本原则的理解。(8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目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统治方式,(6分)并分析民本思想的内涵。(2分,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7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
      材料二 中国与法国民情最相反,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先生日虑及此,弟子窃以为过矣。……法国革命影响于全欧者多矣。弟子谓法人自受苦难,以易全欧国民之安荣,法人诚可怜亦可敬也。
      ——梁启超《致康有为书》(1900年)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观点。结合所学,说明其提出的历史背景。(10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观点与康有为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他的观点。(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为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论者见临时约法施行之后,不能有益于民国,甚至并临时约法之本身效力,亦已消失无余,则纷纷然议临时约法之未善,且斤斤然从事于宪法之制定,以为藉此可以救临时约法之穷。曾不知症结所在,非由于临时约法之未善,乃由于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而即入于宪政。(备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直到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派训练有素人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实现民选,兴办实业。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时期。宪政时期:制定宪法,结束党治,施行宪政,主权在民,全国有过半省份自治完成时即制定宪法。)
      ——摘编自1924年《民主建国大纲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主建国的设想及其历史意义。(9分)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难以直接实施宪政的原因。(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高三历史国统区的民主斗争分页列表

    1 2 3 4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