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护共和的斗争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云返教育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为委员者,将出其所学,以济民之困而养民之和。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决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权实操诸庶民。是君民相维,上下一德,皆此例为之。
      矧[shěn况且]其[西方]无处不设日报馆,无人不观日报,中外之事,老少咸知。我学校尚未振兴,日报仅有数处,公举议员之法殆未可施诸今日也。
      盖议院为集众是,以求一当之地,非聚群嚣以成一哄之场。必民皆智慧,而后所举之员乃贤。议员贤,而后议论措置乃得有真是非。否则,徒滋乱萌。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使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概括黄宗羲、郑观应认为影响社会政治的因素各有哪些?(8分)
      (2)两人的政治主张在本质上是否有一致之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7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目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统治方式,(6分)并分析民本思想的内涵。(2分,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7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1年11月15日,宣布独立的各省都督府代表召开联合会议(代理参议院),12月3日通过并公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作为临时宪法。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仿照美国的政府制度,规定中央行政机关实行总统制,不采用内阁制。总统虽参议院选举产生,执行若干职权须经参议院同意,但实际上不对参议院负责,而且对参议院的议决案有交令复议权。还规定临时政府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行政各部、参议院和临时中央审判所组成。参议院是立法机关,它以各省都督府所派之参议员组成。临时中央审判所是司法机关。
      ——摘自臧巨凯《民国宪政的轨迹》
      (1)据材料概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体现的政治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颁布的历史意义。(6分)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临时约法》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普大地杀戮变乱之惨,未有若近世之祸酷者矣。盖皆自法肇之也。
      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
      且夫寡不敌众,人理之公则也,安有以一人而敌亿兆国民者哉!则莫若立行乾断,不待民之请求迫胁,而与民公之,如英之威廉第三后诸主然,明定宪法,君民各得其分,则路易十六必有泰山磐石之安,聃彭之寿,尧舜之誉,生死荣衰,国家长久,天下后世,师之慕之。
      ——选自《康有为政论集》
      (1)据材料,概括指出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及其目的。(5分)
      (2)结合史实一说明康有为在中国“明定宪法,君民各得其分”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5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自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材料二 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谨庄严地宣告: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美国《独立宣言》
      (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怎样论述君民的关系和权力的?(9分)
      (2)综上所述,近代中外人民在追求民主权力方面有哪些共同之处?(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谋举革命,.....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材料二 孙中山学贯东西,兼通文理,纵晓古今。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王道”等普世观,同西方的自由、民主、博爱、人权、民主、法治、科学等普世精神,进行融合,而创造出三民主义学说。他不仅包容兼通东西文化,还能与时俱进。当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他又吸取部分马克思主义,称自己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朱相远《辛亥百年的主航道》
      (1)根据材料说明孙中山是如何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4分)
      (2)如何理解“迥然不同”?(2分)孙中山是如何做到的?(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6年清朝大臣载泽在《出使各国大臣奏请宣布立宪折》中写道:“窃维宪法者,所以安宇内,御外侮,固邦基,而保人民者也……且夫立宪政体,利于君利于民,而独不便于庶官者也。考各国宪法,皆有君位尊严无对,君统万世不易,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诸条,而凡安乐尊荣之典,君得独享其成,艰巨疑难之事,君不必独肩其责。民间之利,则租税得乎平均也,讼狱得控诉也,下情得上达也,身命财产得保护也,地方政事得参预补救也。之数者,皆公共之利权,而受制于法律范围之下。至臣工则自首揆以至乡官,或特简,或公推,无不有一定之责成,听上下之监督,其贪黑疲冗、败常溺职者,上得而罢斥之,下得而攻退之。东西诸国,大军大政,更易内阁,解散国会,习为常事,而指视所集,从未及于国君。此宪法利君利民,不便庶官之说也。而诸国臣工,方以致君泽民,视为义务,未闻以一己之私,阻挠至计者。”
      ——叶曙明著《大变局1911》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实行立宪”的意图。(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实行立宪”不能成功的原因。(9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按照清末“预备立宪”的要求,各省建立谘议局。其中议员的产生,经由选举而来。作为一个选民必须具有下列条件之一:曾在本省地方办理学务及其他公益事务满三年以上之有成效者;曾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或同等以上之学堂毕业得有文凭者;有举贡生员以上之出身者;曾任实缺职官文七品武五品以上未被参革者;在本省地方有五千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具有上列条件之一,年满二十五岁之男子;寄籍本省十年以上年满二十五岁之男子,或寄居地方有一万元以上之营业资本货不动产者。
      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得视为选民及候选人:品行悖谬营私武断者;曾处监禁以上之刑者;……吸食鸦片者;有心疾者(指有疯狂痴呆等疾,精神已异常人者);身家不清白者(指娼优隶卒等贱业之人);不识文义者。
      ——摘编自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1)概括指出谘议局议员在选举条件上有哪些主要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谘议局所起的历史作用。(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在联省自治的鼓吹者中,梁启超认为“国家之组织,全以地方为基础,……各省乃至各县市皆由自动制定的根本法而自守之,国家须加以承认”。胡适则认为“根据于省自治的联邦制,是今日打倒军阀的一个重要武器”。他主张“打倒军阀割据的第一步是建设在省自治上面的联邦的统一国家”。北京大学的丁燮林等主张“分治的统一”,实行联邦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区域;中央的权力应小,地方的权力应大。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
      材料二:力能进取的军阀,便倡武力统一,或主张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如曹[曹锟]、吴[吴佩孚]);仅能自保或希图自保的军阀,便倡联省自治或筹备省宪,举省长(如川、滇);同一军阀,进攻时宣布武力统一,退守时宣布联省自治[如奉张[张作霖]);位置动摇时改称省自治(如浙),或打算取消省自治(如湘赵[赵恒惕])……凡此种种,无非是封建的残局之下,军阀专政,军阀割据的必然现象和趋势。
      ——摘自《蔡和森文集》
      (1)据材料一,概括“联省自治”的基本主张。(6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联省自治”主张。(9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礼逊一部中文英语语法书里将“She”译为“他女”。1878年,广州人郭赞生翻译出版英文语法著作《文法初阶》一书中创造性的将“She”译为“伊”。1918年,“她”开始公开使用。1919—1922年,“伊”字在和“她”字正式的争论中一度领先。直到30年代前中期,“她”字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同。“她”字是一个形声字,女是形,也是声,和“他”形异声同,这种“有节制改变”遵从了汉语自身可以一音多字的简便特点。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由于其社会优先进入现代化,故其语言在许多方面也较早地打上了现代化的烙印。“她”字虽不能说是这一西方语言现代性引进中国的直接产物,但它无疑是中国人在追寻现代性的过程中,通过与西方语言文化接触、碰撞而创造出来的美妙之果。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1)根据材料,简述英文“She”字译文的变迁过程。(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她’字得到社会认同”的原因。(7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而不是民主,康有为、严复、黄遵完等都提倡民权,反对民主。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梁氏的新民说,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意思。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
      孙中山提倡的也非个人自由平等。三民主义里面只有民权主义,没有民主主义……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
      哲学家张申府认为民主政治就是一种与人为善,尽其在我,各得其所的政治。他晚年还说:“西方各国的宪法内容最初乃导源于天赋人权说,天赋人权说源自中国的儒家思想。可知天赋人权自为吾家旧物,遗留于海外二三百年之久,今可知游子还乡矣。彼西方既采入儒家言以建民主,吾何为不可以西方民主还之于儒家乎?”
      ——摘编自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民主构想的特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民主构想的因素。(9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中国户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承是国家自身唯一在定宪法,无宪法则无一定国是,而国家安得有标准。 ”
      ——《郑观应集》
      材料二 “中国宪政百年的曲折历程,固然因缘于风云际会、世事沧桑,‘救亡压倒了启蒙’而难有所为,迄今仍未能尽如人意,然则国人对宪政的基本无知亦不可不谓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传统中有一些不好的文化和制度因素,与宪政、民主理念格格不入,实乃阻碍中国迈向现代政治文明的最大掣肘。”
      ——蔡定剑《宪政讲堂》
      回答:
      (1)有学者认为,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明确提出君主立宪要求的第一人”。依据材料一概括郑观应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仁人志士为实现宪政民主所做的重大努力。(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宪政百年曲折历程的原因。(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当时国内对南京临时政府颁发的《告各友邦书》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4分)
      (2)概括说明《国民党一大宣言》比《告各友邦书》在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外国特权上有哪些进步?(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为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论者见临时约法施行之后,不能有益于民国,甚至并临时约法之本身效力,亦已消失无余,则纷纷然议临时约法之未善,且斤斤然从事于宪法之制定,以为藉此可以救临时约法之穷。曾不知症结所在,非由于临时约法之未善,乃由于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而即入于宪政。(备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直到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派训练有素人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实现民选,兴办实业。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时期。宪政时期:制定宪法,结束党治,施行宪政,主权在民,全国有过半省份自治完成时即制定宪法。)
      ——摘编自1924年《民主建国大纲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主建国的设想及其历史意义。(9分)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难以直接实施宪政的原因。(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共10分)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做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1911年,……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它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以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制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4分)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三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四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中国近代史参考》
      材料五

      材料六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年1月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2)据材料三、四、五概括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6分)
      (3)导致材料六中“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和重大创新或举措?(6分)
      材料七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八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4)材料七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4分)
      (5)材料八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是怎样落实的?20世纪末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
      材料一
      第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 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三)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9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十三日,清廷发布上谕:“时处今日,唯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光绪朝东华录》
      材料二 端方(满洲贵族,清廷派遣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之一)的密折说:“近访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        
         ——摘自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材料三 康有为在国外发布《布告》说:“顷七月十三日明谕,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秕政焉。薄海闻之,欢腾喜蹈。民权既得,兆众一心,君民同治,中国从兹不亡矣。”
      ——摘自《中国维新报》(1906年)
      材料四 1906年12月,孙中山在东京发表演说,指出:“宪法’二字,近时人乐道,便是满洲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五 “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法国孟德斯鸠将英国制度作为根本,参合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家之学。美国宪法,又将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那五权除刚才所说的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试权。……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目的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对于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政治态度及其理由。(4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反对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理由。(3分)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对美国宪法的基本看法。(8分)
      (5)根据材料五,指出孙中山对于未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提出了怎样的构想?评议他这种构想的进步意义。(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康有为在《长兴学记》中说他创办学堂的目的是“夫勉强为学,务在逆乎常纬”。所谓“逆乎常纬”… …他开设的学科除了义理、考据、词章之外,还增设“经世之学”。 … …后来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说:“其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体育亦特重焉。”… …康有为“每论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又以欧美以比较证明之”。
      材料二 … …默验时局,以培养人才为当务之急。… …启超窃惟西国学校,种类非一,条理极繁,而惟政治学院一门,于中国为最可行,而于今日最有用。其为学也,以公理公法为经,以希腊罗马古史为纬,以近政近世为用。
      ——梁启超《上南皮张尚书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教育理念。(8分)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康梁二人办学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何在。(7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高中历史维护共和的斗争分页列表

    1 2 3 4 5 6 7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