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云返教育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教师)与博士弟子(学生),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棱,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昙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松江府志》记载:“国朝洪武八年三月,奉礼部符,仰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延有学行秀才教训军民子弟,……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对大批专业人员的需求,同时教会也需要补充教职人员,使得培养训练专业人员的教学机构——大学得以兴起,而每所大学都是模仿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和巴黎大学中的一个建立起来的。以波伦亚大学为蓝本的大学,学生们自己组成社团。他们雇佣教师、支付教师薪水,如果教师玩忽职守或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们可以予以罚款或解除其教职。以巴黎大学为样本的大学,学校由教师组成社团管理。它包括四种教职人员:艺术、神学、法律和医学。中世纪大学的经济收入有三种渠道,一是依靠学生的学费,其次是依靠教会的圣俸为生,最后是依靠世俗权力机构发给的薪水,不同的经济来源背后有着不同的责任。学生进入大学后,要花四年时间研究基础文科,即学习拉丁文法和修辞学,掌握逻辑规则。如果通过考试就可获得学士学位。要获得硕士学位,通常要花三四年时间研究教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还要阅读和评论标准的古典作品,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学位课程强调抽象分析,若要获得博士学位,则要接受更专门的训练。
      ——摘编自周谷平、张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相比,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13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材料三:“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 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4分﹚
      (2)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4分﹚
      (3)最早提出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政协委员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材料一: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1)材料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分别是指何事?(4分)
      (2)不同的手段分别带来哪两种不同的后果?对此你有何看法?(6分)
      (3)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9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三 “通才教育是一种符合于自由人的价值的、使受教育者获得德行与智慧的、能唤起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的教育”
      —— 意大利 弗吉里奥(1349—1420)
      材料四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时期的教育状况?(2分)这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1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怎样的教育思想?(1分)这种思想与材料一中反映的教育思想有何区别?(2分)
      (3)材料三反映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当时什么主题思想?(1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教育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3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以及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乃至国际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4分)
      材料二: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7分)
      材料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博文写道:“我到联合国大厦参观时,就看到一块大幅宣传,上面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和文字,表明了一个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最低伦理准则:中文用的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确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Do unto others,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引自《联合国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
      (3)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与联合国传达的思想有何相同之处?材料三中“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阐释中的最准确体现是什么?(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汉书·武帝纪》
      材料三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是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6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主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法律加以详细的规定,法律是专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制定的……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
      材料二 ……到西汉中期,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急功近利,一反其先辈“清静无为”的方针,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在这样形势下,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的董仲舒新儒学便应运而生,而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正统思想也开始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家的这些原则”是哪些原则?(2分)为什么秦统治者采纳“法家的这些原则”?(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汉代儒学是如何确立为统治思想的?(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⑴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⑵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⑶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
      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二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摘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公民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众民所归,乃举为民主,如美、法之总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的建议与顾炎武的观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董仲舒建议的结果及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顾炎武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5分)
      (3)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内涵的演变。(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开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二:“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在制度构建上,“罗马的政府是十分完善的,因为自从它产生以来,它的制度就足以使或是人民的精神,或是元老院的力量,或是某些高级官吏的威望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罗马共和国还设立了监察制度,监察官每年都要检查一个共和国当时实际情况,这样就把人民分配到不同的特里布(部落,古罗马的行政单位)里面去,以便使保民官和野心家不能操纵选举,使甚至人民自己也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力”。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四:提出“软实力”概念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人民日报·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启示之四》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 (1分)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2分)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认为罗马法之所以促使罗马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2分)简述其思想在18世纪的实践情况。(1分)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 (1分)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3分)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看法。(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天理流行,处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遂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⑴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⑵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⑶材料三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6分)
      ⑷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 ,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⑴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4分)董仲舒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什么?(2分)
      ⑵根据材料二、三,归纳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标准。(4分)
      ⑶董仲舒的上述思想主张实施后,对“孔子之术”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7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1)材料一中董仲舒对君权的论证体现了什么特点?(1 分)有人说: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请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一说明理由。(2分)
      材料三: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我已做过彻底地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
      ——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
      (注: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传教士,曾在中国长期居住。)
      材料四: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
      ——孟德斯鸠(1689—1755年)《论法的精神》
      (2)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出利玛窦与孟德斯鸠各自的观点是什么?(2分) 就两段材料而言,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请说明理由。(假定明清政治制度基本相同)(4分)
      材料五:尚明轩(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顾问)曾说:“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
      1982年12月14日,邓小平在会见台籍政协常委时强调:“台湾讲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有各种解释,真正实现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是我们。你们会熟悉建国以来我们所经历的事情,熟悉这方面情况很重要,我们走的路是曲折的。现在可以说,三中全会以来走的路证明是对的。”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3分)结合相关史实说明邓小平所说的“真正实现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是我们”。(5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5(12分)自国家出现后,便逐渐产生了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学说。随着人类对国家认识的逐步深入,国家学说也逐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而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天亲阳而疏阴,任德不任刑。……故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辅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材料三 近来有一部分思想高远的人,或是相信个人主义,或是相信世界
      主义,不但窥破国家是人为的不是自然的,并且眼见耳闻许多对内对外的黑暗罪恶,都是在国家名义之下做出来的。……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我们便大声答道: 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1919年6月8日 陈独秀《每周评论》第二十五号
      (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与梁启超关于国家学说观点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关于国家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国家观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汉朝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005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孔庙同时展开。2005年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兴起90周年,当年这场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文化遗产——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
      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
      材料三: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有关治理国家的方针大计的策问时,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阅读材料一你获得了哪些信息?(4)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6)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材料(共计10分)
      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
      (3)概括材料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二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摘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公民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众民所归,乃举为民主,如美、法之总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的建议与顾炎武的观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董仲舒建议的结果及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顾炎武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5分)
      (3)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内涵的演变。(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本题12分)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
      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
      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化。

      请回答:
      (1)图一中历史人物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2)图二中的历史人物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
      (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⑴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⑵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⑶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
      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高中历史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分页列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