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云返教育

    • (22分)婚姻、家庭观念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山东省安丘市庵上镇马王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据《马氏家谱》记载:王氏应父母之命结婚,未入洞房,夫染病身亡。王氏“奉亲守志,节孝两全”,终郁郁而死,马家“奉旨建坊,桂表节孝”。

      材料二 妇女解放、倡导女权的思想和活动在中国早就有了,但那大都是男人们的声音。中国从来只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概。这是此前所不可能有的变化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妇女由家庭带入社会,对她们传统家庭观念基础的动摇……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当机器成了一种使用没有肌力或身体发育不成熟而四肤比较灵活的工人的手段后,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便是妇女劳动和儿重劳动。”
      ——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材料四 为着新社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建设力量的增长,特别是为着解开一切束缚生产力的枷锁,随着全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把妇女从婚姻制度的枷锁中也解放出来,并建立一个崭新的合乎新社会发展的婚姻制度,以促进一切意义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1950年)
      (1)材料一中“奉亲守志,节孝两全”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推动婚姻、家庭观念变化的因素。说明婚姻、家庭观念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0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
      ——《孝经》
      材料二: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改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蒋良骐《东华录》卷五
      材料三:盖欲除满清之藩蓠,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
      ——张枬《论辫发原由》
      材料四:60年光阴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中国女性越来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
      ——《中国女性60年发型变迁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人从什么角度又是怎样看待自己身体的?(4分)
      (2)据材料二、三,在头发问题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6分)
      (3)据材料四,建国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势怎样?说明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10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近代开埠以来,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渗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时尚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2: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材料3:到民国时期,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人们在价值观念的深层次发生变化,节俭意识相对弱化。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民国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
      请回答:
      (1)在对待电灯、自来水问题上,上海人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
      (2)材料2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相对于材料1,这些新气象出现的原因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2、3简述中国社会中又生成的新观念。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妇女地位提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配之日,耶稣教师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於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
      ——《瀛环志略》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的婚姻观念,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5分)
      材料二 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5分)。
      材料三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对比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妇女地位的提高出现什么新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3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简表:《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摘要
      序号 提问人 籍贯 提问内容 回答要点
      27 某君 广州 请问照相新法。 详细介绍
      43 某君 烟台 西人饮苦酒(啤酒),言能补身,不知用何料何法制成,能否多饮? 发表专文详细介绍
      83 友人 金华 西国如何治疗烧伤、烫伤? 介绍具体方法
      135 友人 上海 美国近有人以电线传声,数十里之远能闻知何人言语,此事甚奇而不可解,何理?中国人能造否? 传声电器,新发明不久之新法,介绍原理。
      材料二 (四幅图片)


      材料三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采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到民国初年生活习俗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历史名人的一举一动往往透露出一个时代的信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蔡元培的三次婚姻
      第一次婚姻:1889年,迎娶王昭(1900年病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第二次婚姻:1902年,迎娶黄仲玉(1920年病逝);他提出五个条件:不缠足,识字,男不得娶妾、姨太太,若夫先死妻可改嫁,意见不合可离婚;婚礼: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
      第三次婚姻:1923年,迎娶周峻;他再次提出条件: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年龄略大,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恋爱经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近代中国男装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服饰西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2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婚俗的变迁过程。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是观察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妇女虽然是人,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虽然可以拥有财产,但不能完全支配财产,也不能享有全部的公民权利,法律把她们当作抚养子女者看待。
      ——郭超英、颜海英《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及演变》
      妇主中馈(家中饮食等事),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主事)。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丈夫),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母鸡)晨鸣,以致祸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
      (1)据材料一,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何相同之处?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社会根源。(4分)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但妇女的待遇很差,而且,往往只能从事又苦又累薪水又少的工作。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妇女为就业而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妇女掌握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妇女参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女权运动应运而生。
      ——《中国大百科·女权运动》
      (2)工业革命为什么能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是怎样逐步促进妇女解放的?(4分)
      材料三 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
      时间 举措
      1949年 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
      1950年 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规定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1986年 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年 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我国政府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3分)
      (4)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哪些因素促进了近代以来妇女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3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32分)人类历史不断向前,人类进步是渐进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决不可认为中国对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出现的近代科学的重大突破毫无贡献。 欧几里得几何学和托勒密行星天文学无可置疑是起源于希腊,然而还有第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磁现象的知识和基础都是中国提供的,当西方人对磁极性还一无所知时,中国人已在关心磁偏角和磁感应的性质了。
      ——《李约瑟文集》(中)选自《世界科学的演变》潘吉星主编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就。(4分)材料一是李约瑟博士 (1900—1995,英国著名科学家)在一次中西科技比较讨论会上的发言摘取的部分。根据材料一,请你归纳李约瑟的观点,并给以客观的评价。(6分)
      材料二 有人说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19世 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领域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国盛《科学的历程》
      (2)材料二的认识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请徐说明理由。(6分)
      材料三 20世纪初/中国大地上的掠影


      (3)图1所皮映的实质是什么?(2)在十九世纪末,欧洲的城市已经有了自来水,图2反映了当时我国城市人们怎样的生活状况。(2分)根据材料三,用近代化的观点对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进程作一判断。(2 分)
      材料四 庆龄先生:
      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瀕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遣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 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以指导。至于如何由沪北上,已告梦醒与汉年、仲华切商。总期以安全为第一,谨电致意,仁盼回音。 毛泽东、周恩来
      ――《毛泽东、周恩来邀请宋庆龄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 (1949年1月19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周恩来发电报邀请宋庆龄“北上”的原因。(4 分)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走向世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但在近代中国迈出这一步,并把这一步向前推进,却是坎坷的。尽管那些主张学习西方的早先的中国人,大都是激于外国侵略,耻己之不如人,要把别人打痛了自己的东西学过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报仇雪恨。……还有一层.为使中国放眼世界,不要徒以“汉官威仪”自诩,而要看到西方国家的发展,有所借鉴,改变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的落后状况。 ——陈旭麓主编《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柬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的,属于新派人物。 ——摘编自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飘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原因。(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2分)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气象出现的原因。(3分)
      (3)你是否认同材料三中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
      材料三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给人的突出印象,一是洋,洋货充斥,洋房栉比,洋人满街,洋气氤氲;二是奇,水能自来,灯赛月亮,钟能自鸣,铁管冒电;三是妙,煤气灯、德律风、跑马、跑人(赛跑),种种西物西事,构思精巧,出人意表。我们看报纸杂志,看文人笔记,对七十年代前后的上海,用墨最多是洋、奇、妙。
      ——熊月之《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
      材料四 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28.1%;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42.4%。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12生产工具与图11相比有何优点?图1 2生产工具出现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明朝苏州城在经济领域出现何种新现象?对当时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怎样影响?此新现象为什么没有推动社会转型?(10分)
      (3)依据材料三、四对近代上海的描述,从中可以获取哪些反映时代特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10分)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推动人类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阿猫、阿狗之类的小名比比皆是, 因此,“狗剩”之类的名字就大行其道。
      ——《百度百科》
      材料二 “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 (毛泽东)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三 2006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六普”主要数据,公报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总人口约13.7亿人。其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据统计,我国26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例超过7%,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摘自《搜狐网》
      材料四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日本政府早在50年代末便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养老问题。1959年颁布了《国民年金法》,1963年推出了《老人福利法》,1982年出台了《老人保健法》。这三项法律恰似三根支柱,支撑起日本的老年人福利保障体系。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日本建立了养老金保险制度。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越来越多。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从2000年4月开始实行“看护保险制度”。针对日本社会的高龄化现象,日本政府还通过修改雇佣保险法推动高龄雇佣。另外,日本政府还采取鼓励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等措施,引导老年人由“老有所养”转变为“老有所为”。
      ——摘自《搜狐网》
      请回答:
      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现状,分析材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影响。(4分)
      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共同原因。(4分)
      结合材料四,谈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解决老龄化问题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 (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迎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 (4分)
      材料二

      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4分)
      材料四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5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血缘宗法制度下, 人们非常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 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约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三 “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毛泽东)。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四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生育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8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和中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6分)
      (3)材料四中,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家庭关系、政策角度分析其成因。(8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不可违逆的定格,谁违反了这一社会
      化了的定格,便被视为叛逆的行为,便会为社会所不耻。
      材料二 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姻之日,耶稣教师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于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财,男不得娶妾,犯着流之七年。
      材料三 1913年章太炎在报刊上登征婚广告: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
      请回答:
      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封建社会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习俗的原因(4分)
      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的婚姻观念,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8分)
      据材料三分析,章太炎的征婚广告有什么特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点?(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账本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但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658.3元,比22年前提高16.75倍。这一账本是上海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  B.率先跨入小康的见证
      C.政治体制改革的见证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东侧为尊,正室居住,西侧为卑,偏房居住,而西厢房的高度及宽度,都比东厢略矮小。
      材料二 图1为北京四合院平面结构图,四合院始于12世纪,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图2为2012年开盘的深圳某楼盘户型结构图。

      图1 图2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户型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古今中国人住宅观进行比较。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服饰是文明的标志之一,反映着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补子就是明代官员常服和补服在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或圆形)饰有鸟兽的图案。文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鸳鸯,七品为鸂鶒,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武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绣狮,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绣彪,七品绣犀牛,八品与七品相同也是绣犀牛,九品为绣海马。
      ——朱和平《中国服饰史稿》
      材料二 在明代,人们把身子包得严严实实,形成宽衣博带、衣领紧扣、裙长拽地的中式服饰式样,不强调服饰与人体各部位保持一致,在服饰结构上采取平面裁剪的方法,在人体与衣料之间形成的空隙较大,显得宽松。
      ——摘编自王超玲《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审美观念比较》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对于服饰崇尚显露人体之美,反映在服饰式样上就显得开放、显露。在结构处理上,以立体裁剪为本,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合体,是身体与纤维衣料之间的空隙极小,追求用服饰突出人体曲线美,是服饰成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综合反映。
      ——摘编自王超玲《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审美观念比较》
      材料四 易服者注意:启者民国共和告成,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人有鉴于此,故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并各国维新便帽无不完备。敝局非图渔利实因鼓吹易服起见,凡士商各界请一试之,方知予言不谬。
      ——北京《大自由报》上刊登的广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补子的特色。(2分)
      (2)据材料二、三,比较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式样与结构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观念层面上概述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6分)
      (3)据材料四广告内容,由表及里地概述有关“易服”的历史信息。(6分)
      (4)综合以上材料,总结影响服饰变迁的要素(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6分)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由女方提出离婚的比例逐渐上升。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
      材料二 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我国初离婚率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材料三 1950年—1953年我国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数从18.6万件猛升到117万件,初离婚率首次突破1‰,高达1.99%。……90年代的中国,平均每10对结婚的就有l对离婚。
      ——据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整理
      请回答;
      (1)工业革命后西方婚姻家庭受到挑战的原因有哪些?(8分)
      (2)材料一、二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离婚率整体不高的因素有哪些?(8分)
      (4)你如何看待离婚问题。(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老照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照片1 八国联军镜头下的中国人 照片2 民国时期的老照片
      比较照片1、照片2,提取两项相关社会生活变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习俗被打破,新的观念逐渐形成,社会风气也在悄然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大公报》1902年6月26日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新妇女观的哪些内容?(8分)
      (2)这种新妇女观受到了哪种思想影响?(2分)列举近代中国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反封建革命。(5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高中历史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分页列表

    1 2 3 4 5 6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