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鸦片战争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云返教育

    • 材料一: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1)材料一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2分)
      (2)材料二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与前者相比,为什么说它更具危害性?(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清王朝虽然开创了“康乾盛世”,但那只是落日的余辉,很快就暗淡下去。反观西方各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实力迅速增强。它们对内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对外推行扩张政策。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摘自人教版必修一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三 凡事都有两面性的,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
      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2)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4分)
      (3)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3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8分)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充满变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依据材料一概括出清朝不同时期对外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和印度……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它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从此,我国外交有了自己的“定海神针”,它表明我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至今依然放射出真理的光芒”。
      ——据《新中国外交历程》等整理
      (2)请问材料二中提到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分)并指出这一原则的主要内容?
      (4分)
      材料三 关于中美在亚太的关系,习近平表示,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交汇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中美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密切协调,就区域经济一体化、反恐、防扩散、打击跨国犯罪、防灾减灾、减贫以及有关地区热点问题加强沟通与合作,有力的维护和促进了亚太的和平与繁荣。……习近平指出,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我们欢迎美国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同时希望美方充分尊重和照顾亚太各国的重大利益与合理关切。
      ——人民网《习近平接受美媒采访: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现又有人认为要实现亚太的和平其实很简单,关键在美国,你认为美国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有利于太平洋的和平?(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901年9月7日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各出自哪一条约? (3分)
      (2)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6分) 各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三 当代大国角力下的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6分)
      (2)材料二反映战后美国的战略意图是什么?(2分)结合二战后初期至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史实分析美国是否实现了其战略意图?(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8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过去的上海,曾被称为“十里洋场”,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现在的上海,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人和排头兵。(共14分)
      ⑴.用连线方式把下列侵华战争和相应的不平等条约联系起来,并概述其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6分)
      列强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甲午战争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马关条约》
      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影响(2分)


      ⑵.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上海——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为主题举办一个图片展览,请从不同的视角为图片展览设计版块(至少两个),并为每一个版块选择至少两个相应的素材,配上简短的解说。(8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中法关系主要以传教“事业”为主线索。为了争夺远东控教权,法国天主教会和政府力求扩大天主教在华的传教势力,以收政治、外交、经济之利。拿破仑三世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并郑重地宣布:“打到中国去,为传教士讨还血债。”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国武力侵入越南南部,开始寻找从越南通往中国云南的通道。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6月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其主要内容有:1.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并在条约签字后六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3.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一在保胜以上,一在谅山以北,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4.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5.以后中国如修筑铁路,“自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 ——《百度百科》
      材料三 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交,被世界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当日,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了建交公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商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公报只有两句话,44个字,堪称中国外交史上措词最简洁的外交公报。
      ——《密档之中法建交惊天下》
      材料四 这位身高320米的“铁夫人”(埃菲尔铁塔)自建造以来第一次身披红装,象征着中国文化中的幸福和喜庆,更标志着中法全面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新闻网2004年01月25日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现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将在2008年12月6日在波兰会见达赖喇嘛。
      ——外交部网站(2008年12月5日)
      新京报讯 2013年6月5日,中国宣布对欧葡萄酒发起“双反”调查后,法国政府发言人当天称,法国政府持反对态度……在此前的中欧光伏反倾销案中,据称法国对征税投赞成票。有分析据此认为,中国此次对葡萄酒启动“双反”调查反制意味明显。因为欧盟葡萄酒对华出口国家仅法国就占对华出口超五成。 ——《新京报》(2013年6月6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是指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的真实意图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法新约》的相关条款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3)联系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中法建交的“外交核爆炸”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4)依据材料四,归纳当代中法关系的发展的主要趋势?(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4分)
      (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在哪些战争后签订的?(3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2分)
      (4)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发起辛亥革命,其重要成果是什么?(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
      (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2分)
      (2)列举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列举3次即可)。(6分)
      (3)对应写出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6分)
      (4)上述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16分)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至图四分别是中国在近代所遭受的列强武装侵略,分别指出其名称及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8分)
      (2)从图一、二中,体现出外国侵华的什么特征?(3分)
      (3)上图反映出中国当时怎样的政治局势?(3分)
      (4)面对此形势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经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请回答:(13分)

      (1)与图中三个条约签订有关的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各是什么?(3分)
      (2)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各有什么重大影响?(6分)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刻没有停止过,请任意写出近代史上四个抗击列强侵略的英雄人物。(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上海,今日中国经济中心,世界大都市之一,有着不平凡的历史。她的近代历史是近代中国屈辱与抗争的缩影。
      (1)上海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请列举近代史上上海遭受列强侵略的史实两例。(2分)
      (2)上海又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列举20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成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名称及其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主要内容。(4分)
      (3)上海是新中国重要的外交舞台。有人说,中美关系新的一页是在上海揭开的。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什么?(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近代中国就是一部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反抗的历史。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
      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
      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
      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
      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
      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
      材料四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农民起义频率频发生,但制度的稳定性却不受影响,在几千年
      漫长的时间里,“治”多于“乱”,体现出制度的合理性。但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
      它却无所适从,一乱逾百年,而且越乱越裂,直到现代化成为全民的共识之后,才大乱而
      大治,为现代化创造了必备的环境。
      ——钱乘旦《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
      请回答:
      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
      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指出该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中的主要影响。(4分)
      (2)图片一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囗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
      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2分)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
      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6分)
      (3)与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相比,材料三中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4分)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的结果是什么(不
      得照抄材料)?请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创造这个“必备的环境”所作的努力。(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请指出该事件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4分)
      (2)图片一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囗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2分)。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6分)
      (3)与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相比,材料三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2分)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来讲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9分)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材料二 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金融中心。
      材料三 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6分)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2分)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2分)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1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7分)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
      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1分)试评价这一观点。(3分)
      材料二 (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2分)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
      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2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2分)
      (4)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4分)晚清时期,国门渐开。虽然清政府抱残守缺,但是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仍然不可抗拒地发生着变革。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强烈要求觐见清帝,但不行跪拜之礼。清廷坚决不允。经过长期交涉,中外双方达成妥协,清廷同意外国公使可不行跪拜之礼,外国公使觐见他国君主,惯例是三鞠躬,“此次在中国请觐,改为五鞠躬,以昭格外敬诚”。
      ——王开玺:《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三 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甲午战争后,洋货倾销,大量利源流向国外。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外礼仪之争反映了双方什么样的观念或心态?(2分)双方的妥协有无积极意义?(1分)为什么?(2分)
      (2)根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基础的?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开始经济立法的。(3分)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1894,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1872—1894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1895—1913
      463
      90801
      41%
      136
      103153
      46%

      材料二 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创办时间
      创办人
      刊物名称
      1898
      梁启超
      《时务报》
      1898
      严复
      《国闻报》
      1903
      章炳麟
      《苏报》
      1905
      孙中山
      《民报》

      材料三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位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表反映的两种企业在两个时段的发展趋势如何。(4分)简析1872——1894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和1895——1913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2分)这种政治局面说明社会发展的主要状况是什么?(4分)
      (4)结合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发展方向,(4分)并分析其没有变成现实的原因。(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海之滨,南临杭州湾,西与富庶的江苏、浙江两省毗邻,北接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正当中国大陆海岸线之中枢,地扼长江入海口,有黄浦江、吴淞口汇合于此。这种临江濒海的地理特征,使它成为中国江、河、海、陆的重要运输枢纽,沿海航运、长江航运和内河航运四通八达,且拥有广阔的腹地——人口稠密、物产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长江为纽带的整个长江流域的大腹地。
      ——邢甲志:《浅论英国选择广州、上海等五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动因》
      材料二 史学家高第这样概括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目的:“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转引自《历史的真相:西方史家眼中的1858 - 1860年战争(节选)》
      材料三 第六款第一、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所有添设口岸,均照向开通商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一体办理,应得优例及利益等,亦当一律享受。(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 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予前开各口驻扎。……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一摘选自《马关条约》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选择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侵略的目的是否实现?请以史实加以说明。(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变化趋势。(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分页列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