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请回答:(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2分)(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6分)(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6分)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6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6分)
      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6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1)第一问,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轻罪重罚”是秦国立法的原则,作为中国战国时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的韩非对于这种思想一定是持赞同与支持的态度的。材料中的“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表明了韩非这种赞扬的态度。
      (2)第二问,关于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的问题,可以依据材料中的“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来归纳总结,答案很容易得出。有关于其直接目的是什么的问题,可以依据法律的实质来分析归纳即可。
      (3)第三问,有关于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六虱”的实质指什么,然后再依据商鞅变法的背景来分析商鞅观点的原因即可。有关于其实质是什么的问题,可以结合统治者对思想控制的根本目的来分析归纳整理即可。
      (4)第四问,本题回答时需要对商鞅变法有相当准确的掌握及对其改革内容的影响有正确的评价,然后从其影响在提取出消极的影响。本题也可以从后来秦朝的统治的史实来分析归纳。可以从法的严苛、文化的专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整理。

    商鞅变法的内容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