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若此行之,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又民既受贷,则于田作之时,不患缺食;因可选官劝诱,令兴水土之利,则四方田事加修。盖人之困乏,常在于新陈不接之陈。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续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66材料二 对熙宁变法的评述——摘编自《宋会要辑稿》、《朱子大全》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举措?据材料概括其主观意图。(4分)(2)材料二中的评述揭示了王安石变法后农民怎样的境遇?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农民如此境遇的原因。(6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此行之,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又民既受贷,则于田作之时,不患缺食;因可选官劝诱,令兴水土之利,则四方田事加修。盖人之困乏,常在于新陈不接之陈。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续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66
      材料二 对熙宁变法的评述

      ——摘编自《宋会要辑稿》、《朱子大全》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举措?据材料概括其主观意图。(4分)
      (2)材料二中的评述揭示了王安石变法后农民怎样的境遇?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农民如此境遇的原因。(6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1)根据材料一“...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又民既受贷,则于田作之时,不患缺食...常在于新陈不接之陈。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符合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结合所学,其主观意图主要是帮助农民渡过灾荒;保证农业生产;限制高利贷剥削。。(2)根据材料和所学,熙宁变法,一般指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但由于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同时偏重于为政府积累财富,存在操之过急,用人不当的问题,结果事实上使得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善,实际负担更为沉重。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