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2006湖南陕西高考试题库试题及答案-云返教育

    • 针对当前在全国上下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解决"四风"问题,需要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深挖根源,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觉加强修养,练好内功。贯彻这一总要求可以         
      ①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 ②扩大党的领导权力
      ③转变党的执政理念 ④保持党先进性和纯洁性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起草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随后“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在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正式通过。这一过程表明
      ①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国务院作为党的行政机关,积极履行其职能④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已知g(x)=mx+2,f(x)=x2-
      3x2-4
      x2
      ,若对任意的x1∈[-1,2],总存在x2∈[1,
      3
      ],使得g(x1)>f(x2),则m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掌握一定行政权;政府中仍设总理内阁,向议会而不是向总统负责。这种国家管理形式是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NH4+、K+、Al3+、Fe3+、Cl-、SO42-等离子中的几种离子.
      ①该溶液的焰色反应呈现出紫色.
      ②取10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NO
      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0.03mol白色沉淀,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未见沉淀产生.
      ③另取10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当沉淀增加到一定量后开始产生气体,最后沉淀完全溶解.并且随NaOH溶液的加入,沉淀和气体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填离子的化学式)离子,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有  (填离子的化学式);
      (2)①根据图中所示数据,计算实验中使用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②在配制实验所需100mL NaOH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
      (3)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溶液中焰色反应呈现紫色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已知g(x)=mx+2,f(x)=x2-
      3x2-4
      x2
      ,若对任意的x1∈[-1,2],总存在x2∈[1,
      3
      ],使得g(x1)>f(x2),则m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已知向量
      m
      =(sinA,cosA),
      n
      =(
      3
      ,-1),
      m
      ?
      n
      =1,且A为锐角.
      (1)求角A的大小;
      (2)求函数f(x)=cos2x+4cosAsinx(x∈R)的值域.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指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15分)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至于我们民国的约法,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在南京订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孙中山在一次讨论中说:“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一旦受压迫,将无由抵抗,恐蹈俄国1905年国会之覆辙。国会且然,何有内阁?今革命之势力在各省,而专制之毒在中央,此进则彼退,其势力消长,即专制与共和之倚伏。倘更自为削弱,噬脐无及。”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指出:“临时约法,既知规定人民权利义务;而于地方制度,付之阙如,徒沾沾于国家机关,此所谓合九州之铁铸成大错者也。”他说:“因为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
      ——转引自李伟迪《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订》
      材料二 孙中山:“余对于临时约法之不满,已如前所述,则余对于此与革命方略相背驰之约法,又何为起而拥护之?此读者所亟欲问者也。余请郑重说明之。……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袁世凯毁弃《临时约法》,即为违背誓言,取消其服从民国之证据,不必待其帝制自为,已为民国所必不容……余为民国前途计,一方面甚望有更进步、更适宜之宪法,以代《临时约法》,一方面则务拥护《临时约法》之尊严,俾国本不因以摇撼……奋然以一身荷护法大任而不少挠。”
      ——据谢扶民《中华民国立法史》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临时约法》的态度,并分析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支持《临时约法》的原因,并列举孙中山“以一身荷护法大任”的表现。(7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2000-2006湖南陕西高考试题库相关试题试卷分类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