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斯福新政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云返教育

    • 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答案解析
      类型: 多选题     难度系数:
    •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1932年,一位纽约市妇女给政府官员写信说:‘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这表明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由于英国的坚持,雅尔塔会议同意法国参加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英国此举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批评家说他往往是独裁者,是个革命家,是会彻底推翻美国现行制度的。有的人把罗斯福比作希特勒、墨索里尼、斯大林,右派的人说他是个社会主义者,是个共产党,而左派的人说他是投机家,是伪君子。……罗斯福总统配不上做个社会主义者,他不愿做个独裁家。罗斯福至多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新政不是一种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的续命剂。……他的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及挽救美国传统的私有制度及竞争制度。……他承认现行社会制度中的病点,然而他只是希望把病的部分割去。而没有希望把它全部扑灭后再来建造。新政并不是为某一个特殊阶级谋利益,也不是要把资本制度,连根掘起,新政只要把资本主义已锈了的车轮,磨得光些,使其再能转动,这是资本主义的还魂剂,不是资本主义的致死药。
      ——马星野《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新中华》4卷17期(1936年9月)
      请简要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认识的史实依据 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
      。 激进的左派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
        。 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 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 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总统扩大权力,违反宪法。 多数民众 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社会得以发展,如:经济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2分)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3分)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2分)
      (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8分)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罗斯福新政(15分)
      材料一: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党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公会作为雇用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待遇,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的《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的《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一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请回答:(1)材料一反应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分)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是为了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一度曾被人们看作“繁荣”、“发展”、“强大”的典型,华盛顿宣称繁荣将永驻人间。
      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受世人膜拜。 —— 摘编自《美苏交锋》
      材料二 在这个不幸的年代,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身上……合众国的人民并未气馁,困难中他们要求的是有领导的纪律和方向。他们已经选择我来作为他们实现遗忘的工具,……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 ——罗斯福在竞选总统的首次演讲
      材料三: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就认为,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摘编自(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认识到3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哪些严重问题?(3分)
      (3)材料三中,苏联在30年代实施什么农业政策?怎样理解“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 这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10分)
      (4)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农业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基于此,德国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为了使德国不会再次杨为战争的发源地,盟国一致同意通过“非军事化”、“非卡特尔化”和“非纳粹化”彻底改造德国。上述“三非”原则,源自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为联合打击法西斯势力,召开了多次国际会议,协调军事行动和进行物资援助。其中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会议是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一度曾被人们看作“繁荣”、“发展”、“强大”的典型,华盛顿宣称繁荣将永驻人间。
      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受世人膜拜。
      —— 摘编自《美苏交锋》
      材料二 在这个不幸的年代,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身上……合众国的人民并未气馁,困难中他们要求的是有领导的纪律和方向。他们已经选择我来作为他们实现遗忘的工具,……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
      ——罗斯福在竞选总统的首次演讲
      材料三: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就认为,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摘编自(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认识到3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哪些严重问题?(3分)
      (3)材料三中,苏联在30年代实施什么农业政策?怎样理解“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 这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10分)
      (4)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农业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调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牧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牧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许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陈庆军《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指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措施及其主要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方式和积极意义。(3分)
      (3)材料三中“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是什么含义?简要概括其主要影响。(3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0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威尔逊1916年5月16日致信豪斯:“假如我们提出和平建议,它将遵循下列条件:……2)一个普遍的联盟,宗旨是维护海上自由和防止任何因为A)违背条约的或B)没有警告及全面要求而开始的战争,——这是一个对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的实质性的保证。”
      ——查尔斯·西摩编:《豪斯上校秘录》第二卷《从中立到参战,1915—1917》伦敦
      材料二 1941年8月,罗斯福指出:“将来有重建国联那种组织的可能性,但为期尚早;即使这种组织重建起来,处理安全问题时也无法充分利用,因为像国际联盟大会这样的机构太庞杂了,在处理安全问题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起不了什么作用。这么大的机构可以讨论问题,适合小国家提出他们的建议,诉说冤屈,但只有大国才能承担责任,采取管理的措施。”
      ——转引自赵志辉《罗斯福外交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二,比较威尔逊与罗斯福外交思想的异同点。(6分)
      (2)战后罗斯福的思想如何得到落实?(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共26分)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曾使西方陷入长久的梦魇,而当时的苏联却“风景这边独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决定以一个野心勃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来代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其)目标就是将苏联从一个农业占支配地位的国家改造成一个工业强国。
      与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和经历大萧条的资本主义世界相比,中央计划经济具有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的能力,使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是可行的和具有吸引力的。
      外部世界怀着蔑视、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发生的变化。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通过实行全盘的农业集体化,苏联政府终于能够像在工业领域一样,以指令性的计划控制农业生产,保证能够从农业中获取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苏联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的投入长期不足,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滞后。农业问题越来越成为苏联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几十年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前苏联)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
      材料三 (罗斯福)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新政)代表了一种应付经济危机的大胆的人道主义方法;它也保持和重新肯定了美国对其民主制度的信心——而且是在民主政体在其他地方摇摇欲坠或受到威胁的时候做到这一点的。
      ——(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苏联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深刻教训。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部世界怀着蔑视、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这句话的理解。(12分)
      (2)据说罗斯福新政亦曾受到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结合材料三,分析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举措方面与苏联计划经济的不同之处及其深远影响。(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给我们的启示。(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4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由
      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
      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9分)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4分)
      (4)通过上述各国环境污染与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你得到哪些启示。(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5分)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力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房地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上海迅速崛起。……1860年至1862年,太平军三次逼近上海,又对租界房地产起了推动作用。有洋枪队保护的上海租界成了避难所,士绅和平民大量涌入。……到1914年,外国房地产商已有三十家,携巨资来沪定居的地主、官僚、富商也盼纷加入。
      ——李扬《上海房地产的百年动荡》
      材料二 上世纪20年代,美国一股炒卖房地产的狂潮越来越汹涌澎湃。其中1925年,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一向保守冷静的银行界也纷纷加入炒房者行列。不久美国房地产市场趋于萎缩,许多人拖欠贷款。1929年10月,美国房地产市场骤然滑坡。
      ——龙福永《中美房地产及房地产金融业概论》
      材料三 改革开放30年来,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达20%,对GDP的贡献,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则更大。
      ——徐挺立《改革开放30年房地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上海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的
      原因。(8分)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年代美国房地产业产生巨大泡沫的原因。(4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如何解救那些受房地产泡沫冲击的行业?(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房地产业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5分)发展中有何隐忧?(2分)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出的深刻启示是什么?(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罗斯福新政中有不少有利于工人的措施,如工人有权同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确定了工人的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水平等。因而有人认为罗斯福是在“向富人敲竹杠”。还有人认为罗斯福是在搞社会主义。上述看法的主要错误在于
      A.单单用阶级分析方法看待问题 B.只看到内容,没有看到形式
      C.没有用阶级分析方法看待问题 D.用现象掩盖了事物的本质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2分) 危机与新政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弥漫着一片对西方文明的悲观情绪,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末日。新政的成果使罗斯福总统的声望与日俱增。有人认为 “是罗斯福总统的个人魅力的极大地意志力挽救了美国。”
      问题:(12分)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4分)
      (2)你是否同意“罗斯福总统的个人魅力挽救美国”的观点?请说明理由。(8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分页列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