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辽宁高考资源网高考试题库试题及答案-云返教育

    • 协商民主既关注决策结果,又关注决策过程,拓宽了民主的深度;既关注多数人的意见,又关注少数人的意见,拓宽了民主的广度。由此可见,发展协商民主有助于
      ①扩大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 ②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③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行政方式 ④体现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下列关于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
      ②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一定减半
      ③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分子数目一定加倍  
      ④染色体复制完成时,DNA分子复制一定完成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2014春?鹤岗校级期中)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已知∠AOB的边OA上有6个点,OB上有8个点,用这些点和O点(共15个点)为顶点共可以构成不同的三角形          个.(用数字作答)
      答案解析
      类型: 填空题     难度系数:
    • 将1,2,3,…,9这9个正整数分别写在三张卡片上,要求每一张卡片上的任意两数之差都不在这张卡片上.现在第一张卡片上已经写有1和5,第二张卡片上写有2,第三张卡片上写有3,则6应该写在第          张卡片上;第三张卡片上的所有数组成的集合是         
      答案解析
      类型: 填空题     难度系数: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按泰西各国所行诸大端中,最关紧要而为不拔之基者,其治国之权属之于民,仍必出之于民,而究为民间所设也。推原其故,缘均是人也……或为君或为臣,耳目手足无所加焉;降而至于小民,耳目手足无所损焉。因恍然于治国之法,亦当出之于民,非一人所得自主矣,然必分众民之权,汇而集之于一人以为一国之君,此即公举国王之义所由起也,而辅佐之官亦同此义矣。
      第以众民之权付之一人,为其欲有益于民间而不致有叛逆之事与苛政之行,此之谓章程(这里所说的章程今译为宪法)也。夫章程有行之自然而非语言所能宣者,有守之勿替而为笔墨所能纪者……然即其中之最要者言之,不过分行权柄而已……约举其目盖有三焉:一曰行政,二曰掌律,三曰议法。
      材料二 泰西各国立国学、立义学,国中男女老少皆当入学读书、读史、读律,增长识见以明爱国之心,而知本身非无用之人,并知用本身之权也。况复多立新报馆,辩论国政之是非,品评人员之贤否,凡阅新报者,无不知国政何者为是,何者为非。
      ——以上材料均摘自《译民主国与各国章程及公议堂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表达的主要思想。(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民主制度实行的条件及措施。(7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经济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在大量役使奴隶劳动的同时,在中原封建经济的影响下,对广大被征服的人口,不得不采取封建方式组织生产……道武帝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中原的封建经济关系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拓跋部贵族面临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他们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参加者既有汉族,也有羌族等其他少数民族,起义军很快就发展到十余万人。北魏皇帝亲自统率大军镇压,几经周折,才平息了这场起义。但是,此后各地起义仍时有发生。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叙述的内容中蕴涵着哪几种社会矛盾?北魏统治者采用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经济对之后的孝文帝改革有何作用?
      (2)材料一、二表明,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认为其改革的根本目的何在?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二 在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公元170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的GDP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公元182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32.9%,远高于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总和。1870年,中国的GDP滑落到世界总量的17.2%。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三 在17、18世纪,中国人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天才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有高度文明的民族。但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首先是中国因为不强,在信奉优胜劣败的欧洲人眼中,中国不行了……久而久之,欧洲人忘记了他们曾经有一段崇拜中国文化的历史. 而我们中国人也忘记了自己过去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
      ——季羡林为《中国纪行》所作的序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三项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3分)
      (2)古代中国的GDP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因有哪些?试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
      (3)材料三说"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许多弱点"造成中国国力不强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2012辽宁高考资源网高考试题库相关试题试卷分类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