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3分)(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3分)(3)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4分)试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3分)
      (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3分)
      (3)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4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1)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的。(“与”1分,“少”1分,大意1分。)(2)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怪”1分,“从”被动1分,大意1分。)(3)(您)怎么能因为被秦王欺侮而产生的怨恨,就想去触犯秦王的逆鳞(怒气)!(“奈何”1分,“以”1分,“见陵”1分、“批”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题中,C项解释有误,“谕”在这里是使动用法,应解释为“使……明白”。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这一要求对题中六句话逐一仔细审视,可知③⑤不在作者提倡的五种方法之列。因而凡含此两项的选项都应排除。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C项错误在于文本中没有比喻论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与”是赞成之意;“少”是“看轻、贬低”之意。第(2)句中的“怪”用作意动,认为奇怪;“从”是听从之意。第(3)句中的“奈何”即“为什么”;“以”作介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见陵”表被动,被欺凌之意;“批逆鳞”就是“触犯皇帝旨意”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不论古时还是现代,人们议论进谏,往往赞成讽谏,贬低直谏,这种说法大概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来的。我认为,讽谏、直谏,是一样的,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伍举使用隐语进谏,楚王荒淫放纵更加厉害;茅焦解开衣服,正言进谏,秦帝立即省悟过来。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的。所以我说: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
      情况如此,那么什么方法才可以呢?答道:机智、勇敢、善辩,就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就可以了。那般游说诸侯的策士,靠着机智、勇敢、善辩助成他的诡诈;我要进谏君主,靠着机智、勇敢、善辩助成我的忠心。让我全面论述一下它的实际效果吧。周朝衰落,游说之风在诸侯各国间兴盛起来,从此以后,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人物。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进谏君主因而丧命的比比皆是,游说君主因而丧命的却没有听说过。然而触犯君主的禁忌,戳到君主的痛处,有时游说比进谏还严重呢。由此可知,关键不一定在讽谏上,而一定在方法上。
      游说的方法可供进谏时取法的有五种:讲清道理使他明白,从形势上禁止他,使用利益引诱他,刺激他使他发怒(以便警醒),含蓄委婉地讽谕他,这些就是所说的五种方法。触龙认为赵太后爱女儿胜过爱儿子,眨眼之间长安君就出国做人质去了;甘罗拿武安君死在杜邮这件事诘问张唐,张唐答应去做燕相并且定了出发日期,这些就是讲清道理开导他的事例呀。子贡用忧虑国内就不应征伐强国来指教田常,于是齐国就只好不征伐鲁国了;武公用麋鹿披上虎皮,必将招来众人攻击威胁顷襄王,于是楚国就不敢谋划进攻西周了,这些就是从形势上禁止他的事例呀。田生用万户侯打动张卿,于是刘泽被封王了;朱建用富贵引诱闳孺,于是辟阳侯就被赦免了,这些就是使用利益引诱他的事例呀。苏秦用韩国本是大国,却落了个“牛后”的名义羞辱韩惠王,于是韩惠王手按宝剑,仰天长吁一声;范睢用四大贵人独断专行,秦国简直等于没有国王耻笑秦昭王,于是秦昭王跪下请教,这些就是刺激他使他发怒(以便警醒)的事例呀。苏代用土偶人至死不离故土的故事讥笑田文,楚国射雁猎手用弋射诸侯鼓动顷襄王,这些就是含蓄委婉地讽谕他的事例呀。以上五种,都是见解偏颇、不够公平的说法。虽然如此,由忠臣来运用它,完全可以成功。什么缘故呢?讲清道理开导他,君主即使昏庸,也一定会醒悟;从形势上禁止他,君主即使骄傲,也一定会害怕;使用利益引诱他,君主即使怠惰,也一定会振奋起来;刺激他使他发怒(以便警醒),君主即使懦弱,也一定会坚强起来;含蓄委婉地讽谕他,君主即使凶暴,也一定会接受意见。醒悟就会明白,害怕就会谦逊,振奋就会勤劳,坚强就会勇敢,接受就会宽厚,辅助君主的正确方法,全在这里了。
      照我看来,从前做臣子的,提出意见必定听从,治理政事必定成功,没有谁比得上唐代魏郑公。当初,他其实学的纵横家的学说,这就是所谓能掌握适当方法的人吧?唉!龙逢、比干进谏国君,招致杀身之祸,也不能称为好臣子,因为他们没有苏秦、张仪的得力方法;苏秦、张仪游说国君,取得功名利禄,可是不免被人讥为游说之徒,因为他们没有龙逢、比干的耿耿忠心。因此,对于龙逢、比干,我肯定并学习他们的心地,但是却不学习他们的方法;对于苏秦、张仪,我学习他们的方法,但是并不学习他们的心地,把这些当作进谏的方法。

    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