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材料2: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请回答:(1)根据材料1,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2)材料2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2: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材料2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第(1)问,考查建国初经济建设:“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分析依据:“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五年计划、“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第(2)问,考查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知识点,题干反映了《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的目标,显然这是不可以,其原因则应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分析,以及“左”的影响和自然灾害,恶劣的国际环境:中苏关系恶化。第(3)问,材料1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正确的探索,而材料2则是错误的探索,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和吸取经验教训,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建设取得硕果,而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规律,未能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经济建设遭到巨大损失。分析: 考点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实践:
      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1949-1956)。
      ⑴1949---1952年,经济调整,经济形势好转
      ⑵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化三改”,即实现工业化,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公有制。
      ⑶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⑴初期有益的探索----56年中共八大制定正确决策:
      ①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②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③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⑵失误-----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58年“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
      ①原因: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②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③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⑶纠“左”调整: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文革”时期(1966-1976)
      “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教训:
      ①必须充分认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据此制定方针政策。
      ② 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
      ④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⑤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⑥要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