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改革的内容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云返教育

    •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利,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利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利在上升,皇帝的权利在下降
      C教皇的权利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利 D皇帝的权利在上升,教皇的权利在下降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叙述 历史时期
      A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古代希腊
      B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
      C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
      D 从人文主义走向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2分)
      (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德国学者韦伯发现在欧美的一些多宗教国家,“商界领袖和资本所有者,还有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人员,绝大多数是新教徒”。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思想密切相关
      A.人文主义 B.“因信称义” C.“先定论” D.理性主义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回眸】
      材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的障碍。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材料二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⑴ 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的原因有哪些?(10分)
      ⑵ 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所述观点的认识。(5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宣传“不在乎《圣经》之外设计的律礼”,并导致“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的历史事件是
      A.14世纪的文艺复兴 B.16世纪的宗教改革
      C.1688年的“光荣革命” D.18世纪的启蒙运动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①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权②否定基督教③废除天主教会的等级制度④反对专制王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谎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塔戈拉属于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分)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的主张 孔子的思想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B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举贤良对策》等书籍 儒学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
      C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欧洲得到了弘扬
      D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宗教改革在德国拉开了序幕,成为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运动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6分)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3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在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6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英国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观察下面图画,回答问题:

      (1)这幅画反映出欧洲出现了什么重大事件?说出你的依据。(4分)
      (2)该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5分)这一事件在欧洲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是16世纪的一幅讽刺画《灵魂的运输车》。它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形式讽刺了教皇制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

      材料二: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建议由基督教新教教会和地方当局接管教育,用德语教学,在全国城镇农村设立公办学校,为平民子女提供免费教育。
      (1)材料一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改革主张?(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教育有何影响。(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在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6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英国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何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7分)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了“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8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 1520 年)
      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 ……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请回答:
      (l)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4分)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4分)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4分)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30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4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6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8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1) 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的学说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4分)
      材料二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2分)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1分)
      材料四 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金宝山也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3)材料四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材料一: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条规,不在于本人的善行和所积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
      材料二:卡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财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师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卡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请回答:
      (1)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它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2分)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卡尔文和路德主张的相同点。(4分)
      (3)卡尔文比路德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2分)
      (4)卡尔文、路德宗教改革体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这里的“人文精神”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高中历史阿里改革的内容分页列表

    1 2 3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