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城市或组织等在国际关系上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建立能够满足彼此需求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请回答:概括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2分),对此观点进行评论(8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超过250字。)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10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城市或组织等在国际关系上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建立能够满足彼此需求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2分),对此观点进行评论(8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超过250字。)

      试题解答


      见解析
      本题属小论文的写作题,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在冷战中的外交政策是“随机应变”的或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但冷战结束后中国试图恢复在东亚霸权。就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大体可以分作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在此基本上明确表达学生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往往对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分析: 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抗的原因:
      (1)国家利益的不同(根本原因);(2)意识形态的不同;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政治上:
      ①杜鲁门主义(内容:反苏反共)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②1948年,柏林危机成为美苏“冷战”的第一高潮。
      (2)经济上:
      ①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出笼,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3)军事上:
      ①北约的建立: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约。
      ②华约的建立: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3、“冷战”的影响:
      (1)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武器威胁之下,又避免了近半个世纪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为争夺势力范围,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